截止到2023年初,我市拥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8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92家,占全国总量(8997)的2.1%,其中有50家被评为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涵盖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环保、汽车、信创和集成电路等行业。
一、问题
(一)中小企业数字化基础薄弱,重视程度不够
中小企业关注重点在于投入—产出比,对数字化转型呈观望情绪;已经开始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较快的是办公、信息集成等领域,但智能制造、生产工艺等核心业务受规模、人才、市场、融资等因素影响推进缓慢。
(二)企业对专精特新申报关注度不高
大多企业并没有设置申报专员,多是临时委派给某个工作人员进行申报,在填写申报资料时往往不能抓住重点和核心。虽然有关部门在申报前会深入企业进行政策宣讲及辅导培训,但从文件发布到报名截止,真正留给企业去申报只有大概两周时间,造成有些企业临时抱佛脚,糊弄了事。
(三)企业家信心恢复需要一个过程
虽然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优化纾难解困政策,但部分企业由于增速变缓或增长不及预期、还未回到疫情前水平。特别对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抱持犹豫状态,存在“保持当前状态就是最好的发展”心理,对推动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积极性不高。
二、建议
(一)加强规划引领,引导中小民营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一是按照“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的原则编制天津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规划;二是结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的“1 3 4”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产品行业规划布局,补齐产业链短板。对制造业关键产业环节补链、强链、升链、建链作用明显的领域,诸如通信核心技术产品等先进制造细分领域的前沿技术产品和真实赌钱app下载的解决方案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三是加强部门、地方、企业协同联动,发挥政策合力。
(二)打造企业发展良好生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一是制定重点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面向中小民营企业开发和推广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二是深入实施“携手行动”,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依托龙头企业、商会、协会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完善专业化配套服务体系。三是推动数字化人才培育和引进。由政府牵头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制造业龙头企业等三方构建现代学徒制平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实操能力强的高素质数字化人才。
(三)延长“专精特新”培育链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建立基于价值链分工的价值共创机制。成立由政府、高校、链主企业、培育企业、金融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新型研发机构。二是建立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利益共享机制。推动知识产权部门、链主企业、培育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鼓励链主企业与培育企业之间实行专利交叉授权和数据共享等。三是设立抵御创新失败的风险补偿基金。在深入实施金融服务“专精特新”企业“123”工程基础上设立风险补偿基金,为中小民营企业创新之路保驾护航。
(四)增强精准服务意识,打通企业申报“最后一公里”
一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申报培训会;二是为企业制定申报时间表;三是设立“专精特新培育企业专项服务队”。
|